作为一个懂技术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一下不懂技术如果在互联网行业创业。
一、不懂技术,但是得懂产品懂用户
不懂技术做互联网成功的人很多,例如欢聚时代的李学凌,创业之前是一个记者。唯品会的沈亚,做互联网之前是一个做服装贸易的。所以,不懂技术也完全可以做互联网的创业。
技术是可以找人去实现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人格魅力,找到厉害的,靠谱的人。但是一定得懂产品,懂互联网逻辑,懂用户的需求。
这些东西绝对不只是你一拍脑袋,然后说我有一个点子,大家一定有需求这么简单。一是要看的明白趋势,二是要懂得怎么去不断试错改进。这个灵感和悟性,有时候是天生的,是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技术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需要有一个人把灵魂注入到这个躯壳中。
二、不懂技术,要懂融资
有人看见融资,就会说是泡沫,是割韭菜,是虚的。但是做互联网如果不懂融资的话,是不可能成功的。无法明白融资对于互联网的意义,也就无法从事互联网这件事。
互联网产品前期不可能盈利,即使能盈利也不能盈利。因为当你还没有成为绝对垄断性优势的时候,你的收费就是给了竞争对手机会。互联网需要的是规模效应,只有等到具备一定得规模之后,你才能再去追求利润。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会融资非常重要。
三、如果驾驭技术
不懂技术,但是你要会描述产品逻辑,懂得用户的想法。要让帮你技术实现的人,能够理解你需要实现的东西。这就要学会与技术进行沟通,我遇到过一些不懂技术的人,也说不清自己想要的东西。
举个例子,一个app的某个功能,到底是使用弹窗,还是使用新界面。某个按钮,是使用滑动效果,还是点击效果。你可以不懂技术实现,但是一定要懂得如果用技术的语言去描述。让你的技术总监,或者产品经理,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作为一名不懂技术,但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不懂技术可以创业,这是完全没问题的,但需要不懂技术的人有很强的号召力或者叫沟通能力,以及产品或市场敏感度。能够找到市场需求的产品,必须是刚需,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那种。
第二,但我建议无论你是否懂技术,都不要轻易创业,因为创业成功的概率很小。甚至还不如最近火热的“摆地摊”的成功率高。
第三,还是拿互联网创业与摆地摊相比,其实摆地摊更实际,因为它能直接验证你的项目是否有市场,比如沿街卖衣服、卖大枣、卖玩具,都可能在路边得到**的直接印证,用户是会用脚**的。但互联网上,很多其实都是伪需求,而且不直接,互联网创业已经被免费产品给做烂了,人们的付费意愿,只有在非常刚需的情况下,才会买单,你才能验证自己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否有闭环。
第四,马云也不懂技术,但他对战略规划以及“画饼”(沟通)的能力非常强,他是老师出身,他说自己在用培养学生的方式创业,看到员工能力更强,他会很高兴。所以这也是需要胸怀的。
第五,最后一条,你不懂技术,然后你确实有一个十分好的idea,然后也有一个很强的技术团队给你开发项目,其实到最后,你还是需要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团队来推广你的产品,所以创业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的,而且像打怪兽一样,需要度过一关又一关。
马化腾曾经说过,技术永远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一个能在创业失败后,依然锲而不舍跟着你创业的团队,这就需要你自己有能力,有梦想,且有团聚其他人的能力,甚至是个人魅力。
不要为技术困惑,要为自己的梦想是否远大,项目是否接地气,团队是否有凝聚力而沉思。好好想想,你到底是缺技术,还是缺个人能力(个人魅力),还是缺一个团队。
记住我之前说那句:不要轻易创业,那是在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但也不要永远执着的打工,还是要有自己的副业去慢慢积累。直到有一天,可以变成自己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成功,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估计很多朋友都遇到了这个问题,自己有个超nb的idea,就是需要人帮我把它实现,怎么办?可能你会想到,我需要一个技术合伙人。可能其中一些人已经和心中的理想人选聊过了天,他们都说很喜欢你的idea,但是最后都没能成为你的技术合伙人,这是为什么呢?硅谷的Andrew Chen在他的博客里给出了答案。
嘿,我有个创业的想法。。你认识有哪个程序员可能有兴趣和我一起做吗?
我被无数吃问过这个问题。所以我和我的合伙人Jennifer非常好奇,然后问卷调查了很多程序员什么会吸引他们和非程序员合作。
结果很让人吃惊。这个问卷调查不能代表什么,但是也说明一些问题。我们收到104份程序员的调查,其中35个正全职做他们自己的项目,69个不是。关于每个问题,对吸引他们去加入非技术合伙人的公司是否重要,我们让他们给出评分:1分不重要,5分非常重要。
在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不重要
我之前觉得地方(城市)可能对每个都非常重要。我觉得技术合伙人会强烈的希望和他的非技术合伙人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但是,只有一半的人这么认为。
创意验证及其重要
相反,创意验证对找到技术合伙人非常重要。你作为一个非技术创业者,不是在兜售你的理想,你在兜售关注度(traction)。有些程序员在问卷中写道他们认为的最佳的创意验证证明:“如果你有一百万的销售额而且能证明顾客在产品不存在的时候都愿意花钱购买。” 另外一个说:“顾客说他们愿意在最初产品(MVP)上市后马上花钱购买。”
之前是否相互熟悉不是很重要前
有趣的是,我觉得程序员会非常想和他们已经一起工作过或者认识的人一起创业。调查结果显示,的确有60%的人更愿意和他们认识的人一起工作,不过40%的人不在意。
终上所述,如果你正在找一个技术合伙人。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你的创意获得关注度(traction)。意思是验证你的想法,获得用户,甚至有人愿意付钱。
怎么在没有产品的时候获得关注
所以怎么在没有技术合伙人帮你完成产品的情况下获得关注?和Lean Startup的主旨差不多,有非常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编程的。我这里挑选3家公司,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编程的。
Yipit
快速增长的创业公司Yipit,是一家集成团购的网站。他们是在2010年开始的工作之余的项目,没有写一行代码。创始人Vin Vacanti和Jim Moran刚开始的时候想在几天内就把“产品”推出去验证,所以他们手动的收集从Groupon, LivingSocial等团购网的好的deal。
他们在网站首页收集邮箱地址和顾客感兴趣的分类。然后他们自己把每个deal分类,然后发送邮件给对不同分类感兴趣的顾客。他们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帮他们分类,而是每天半夜3点的时候自己收集并给每个deal分类。慢慢的Yipit开始关注的人多了,每天处理这些deal光靠两个人手动的分类有点力不从心了。但是他们没有雇佣程序员去帮他们造一个平台让这些自动化,而是在之后的9各月中雇佣了更多的人手动的收集,分类,发邮件。因为他们想继续快速的获得用户反馈,快速改进。在那之后,Yipit获得了7百万美元+的投资。
Beat the GMAT
Beat the GMAT是一个准备G**t考试的人的一个社交平台,是2005年开始的一个工作外项目:只是一个博客。创始人Eric Bahn用这个博客解决他自己的GMAT问题并帮助他自己准备考试。他的博客渐渐火了,读者开始给他发邮件让他帮忙解决一下GMAT的问题。虽然Eric会回邮件,但是他很快每天就从读者那里收到50+邮件。他意识到它可能需要扩大一点。所以他把博客换成了**,这样读者可以相互帮助。
但是**访问者还没有大到能很活跃的相互帮助,所以他还是继续自己在**里回答别人的问题。但是他更进了一步:他想快速回复来取悦访问者,确保**里的每个问题他都在一个小时内回复,然后他获得了非常多的准备GMAT考试的用户,但是都在亚洲。所以他雇了一个短期工,只要有人在他的**问问题,都会给他打电话。这意味这Eric经常需要半夜起来回答问题。这样试了一年以后,Eric发现他的用户已经足够多了,其他的用户也会相互帮助,甚至在他打开电脑之前。
MBA群体开始想要更多的服务,所以Beat the GMAT决定把**转成一个功能性的社交网站。因为团队都不懂技术,所以他们把这个项目外包出去了,也就是现在的网站。团队仅仅4个人就能最后年收入1百万美元,最后被Hobson’s 2012年收购。
AngelList
AngelList是一个天使投资的社交平台,在开始AngelList之前,创始人Naval Ravikant和Babak Nivi就已经是成功的创业者了。他们开始的时候已经有能力给AngelList建一个很大的网站了,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做的太多了,根本没有用户。所以他们放弃了已经建好的东西,开始用邮件列表和Wufoo form(和Google form类似的调查工具)来建立一个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的社交群体。他们让两边都在表里面填写关于公司和投资的信息。然后他们手动的给匹配的创始人,天使投资人相互介绍。
在觉得这个模式成功了过后,他们就开始开始这个产品,就是现在这个样子。Naval说:“我们一直都在手动做,知道我们搞清楚了应该怎么运作,然后我们就把他自动化了”。今天有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在AngelList上面获得投资,他们也传言在第一轮投资的时候估值一亿五千万美元。
事实就是:关注度很重要。如果你是非技术创始人和一个创意,要找到一个中意的技术合伙人非常非常难。创意获得关注可能会让你找到一个技术天才变得更简单。
有钱就行,王校长没技术不也组建了直播公司
好的领导者不一定自身非得懂技术,善于发觉技术人才和运用分配这些人才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钱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不懂,就去找懂的人帮助你,发挥自已擅长的组成一个团队,马云就是学英语的专业的也不懂IT
一定要聘用有经验的员工,不然风险很大,创业主要是靠团队,团队的力量决定公司成败。
任何一个创业都如出一辙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建立,技术团队还是销售团队,亦或者运营团队,核心是建立一个可行可赚钱的商业模式。
不懂技术的创始人如何建立技术团队可以有几个方式。
了解产品,自学技术概念
作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对产品还是需要有全面了解的,毕竟产品是建立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对于没有技术基础的创始人,这个方式属于最好的建立技术团队的方式。通过对产品的需求把控,来管理技术团队的产品输出。不过,这个还是需要创始人对技术趋势有一定了解,毕竟还是需要对技术框架有个决策的。
找可信愿意一起创业的技术合伙人
一般创始合伙人团队都不止一个人的,所以对于不太懂技术的创始人来说,找一个技术合伙人加入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技术方面的短板。不过寻找合适的合伙人远比找个合适的团队要难。并不是说这样的人才难找到,但是作为一起携手面对项目生死搏杀的合伙人,不但要条件如何,更关键的是三观要合拍。不过,一个好的技术合伙人的加入对项目长期来说还是比较关键的。
通过外包的管理方式建团队
如果自身对产品开发完全无法掌握的话,比较快速实现产品并试错商业模式的方法是找一个外包团队,或者以外包团队的管理方式来组建技术开发团队。完全以需求结果为导向,将项目根据创始人的想法分拆成阶段目标和需求,计算好投入产出比。这样至少在初期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实现产品上线并快速的试错。但是这样的模式对于创始的全局观要求还是蛮高的,毕竟需要一开始就通盘考虑,并有能力来合理拆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或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一定需要技术储备,无论是通过合伙人加入还是自己建立管理技术团队。核心还是如何在最快最低成本的前提下完成商业模式的试错阶段和成型。
马云不懂代码,任正非也不是学技术的,华为的第一桶金是做代理赚的。